个人雇佣关系建立后,出现工资纠纷的,雇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劳动报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三条适用范围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的区别
1、主体范围不同劳动关系主体一方只能是劳动者个人,另一方只能是各类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上述用人单位的分支机构。
雇佣关系凡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均可形成雇佣关系,雇佣他人的称之为雇主,被雇佣者称之为雇员。
2、主体的地位不同劳动法律关系建立后,劳动者是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领导地位;
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领导地位,双方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雇佣关系的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没有隶属性。
雇佣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是平等的法律关系,不管是雇佣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及履行,均是平等的,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隶属关系。
3、两者的特征不同对劳动关系而言,只有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以实现社会劳动的过程中,才可能形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
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
对雇佣关系而言,它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标志。
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国家意志基本不干预,具有当事人意思为主导的特征。
主要是在流通领域发生的关系,而不是在社会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4、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不同劳动关系主体间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应当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
雇佣关系主体之间产生劳动纠纷,则适用民事争议处理程序,当事人可以采用仲裁或者诉讼的解决方式。
当事人可根据仲裁协议或仲裁条款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劳动仲裁并非诉讼的前置程序。
按照规定如果雇佣关系出现劳资纠纷的话,雇员可以向当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劳动报酬,按照规定起诉法院是要符合一定的条件才可以的,还要经过相关的程序。
以上就是徐律师为大家整理的《雇佣关系劳资纠纷怎么处理》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365.cn/19285.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