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中止履行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
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当恢复履行。
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但合同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因姓名、名称的变更或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承办人的变动而不履行合同的义务。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二、合同履行的内容有什么
(一)合同履行是当事人的履约行为由于合同的类型不同,履行的表现形式也不尽一致。
但任何合同的履行,都必须有当事人的履约行为,这是合同债权得以实现的一般条件,也是债权与所有权在实现方式上的基本区别。
合同的履行通常表现为义务人的作为,由于合同大多是双务合同,当事人双方一般均须为一定的积极作为,以实现对方的权利。
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合同的履行也表现为义务人的不作为。
无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都是义务人的履约行为。
(二)履行合同的标准履行合同,就其本质而言,是指合同的全部履行。
只有当事人双方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全面、正确地完成各自承担的义务,才能使合同债权得以实现,也才使合同法律关系归于消灭。
因而,当事人全面、正确地完成合同义务,是对当事人履约行为的基本要求。
只完成合同规定的部分义务,就是没有完全履行;
任何一方或双方均未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则属于完全没有履行。
无论是完全没有履行,或是没有完全履行,均与合同履行的要求相悖,当事人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履行合同的行为过程当事人完成合同义务的整个行为过程,不仅包括当事人的依约交付行为,而且还应包括当事人为完成最终交付行为所实施的一系列准备行为。
尽管在通常情况下,准备行为并非合同义务,但绝不能因此得出准备行为不是合同履行行为的结论。
准备行为是最终履行行为的基础或前提,甚至可以说没有准备行为即没有最终的履行行为。
合同的履行是一个过程,这其中包括执行合同义务的准备、具体合同义务的执行、义务执行的善后等。
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合同义务的执行是合同履行的核心内容,传统意义上的合同履行,指的就是这一阶段的合同履行。
然而,为执行合同义务所作的准备和义务执行完毕后的善后义务,固然不是合同规定的义务,但因其与第二阶段意义上的合同履行具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合同履行的内容。
这同时也是现代合同法发展的趋势所在。
出现上面提到的情形的时候债务人是可以终止履行义务的,但是如果没有出现上面提到的情形就中止履行义务是会需要承担相关的责任的,这个时候就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责任的承担,所以这点需要了解清楚。
以上就是李律师为大家整理的《债务人可以中止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形有什么》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365.cn/22541.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