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刑情节自首与坦白可以同时适用吗

导读: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我们是在购物、出行、学习还是工作中,都是离不开法律知识的,我们应该要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您的生活正面临着与量刑情节自首与坦白可以同时适用吗,坦白与自首的区别是什么相关的问题而无法解决的话,那么可以从本文内容中来寻找答案。

一、量刑情节自首与坦白可以同时适用吗

量刑情节自首与坦白可以同时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

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八、在刑法第六十七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

“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

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二、坦白与自首的区别是什么

坦白,一般是指犯罪人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行为。

自首与坦白存在相同之处:

都以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为前提;

都是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

都是从宽处罚的情节。

坦白与一般自首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自动投案:

一般自首是犯罪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坦白是被动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坦白与自首的关键区别在于所供述的罪行是否已被司法机关掌握: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是自首;

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已经掌握的本人罪行的,是坦白。

因此,自首与坦白所反映的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序不同,换言之,自首更能说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减轻。

基于同样的理由,自首是法定的从宽量刑情节,坦白是酌定量刑情节。

实际上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自首以及坦白是可以同时适用的,也就是说如果既自首并且积极配合警方调查从宽坦白的人员减轻幅度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加大,而如果想要进一步减刑的建议可以联系律师,律师365网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以上就是贾律师为大家整理的《量刑情节自首与坦白可以同时适用吗》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365.cn/32130.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

Like (0)
Previous 2023年 1月 1日 下午1:40
Next 2023年 1月 1日 下午1:51

相关推荐

  • 刑法中关于武装暴乱罪的量刑规定是什么

    导读: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刑法中关于武装暴乱罪的量刑规定是什么,刑法中关于武装暴乱罪的构成要件相关的法律规定。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13日
    13300
  • 强占他人财物多少钱立案,侵占罪立案标准

    导读:为了更好的应对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法律问题,我们需要学习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一些相关的法律知识,本站整理了一些与强占他人财物多少钱立案,侵占罪立案标准相关的法律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刑事辩护 2023年 1月 1日
    14900
  • 认定为刑事犯罪如不服怎么办,刑事诉讼的证据是什么

    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认定为刑事犯罪如不服怎么办,刑事诉讼的证据是什么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21日
    12500
  •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条例中规定的职责有哪些?

    导读:《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条例》中规定的职责有,维护审判的秩序,以及还有对进入到审判区域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同时还有对犯罪人员执行死刑,再者就是对犯罪人员执行拘传还有拘留的强制措施等等。

    刑事辩护 2022年 12月 13日
    14100
  • 网络诈骗40多万的判多少年

    导读:诈骗40万元,这个一般是属于的数额巨大,判刑方面,一般是在3年以上,10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然后还会判处一些罚金。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来说包括两类,一类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

    刑事辩护 2023年 1月 10日
    16000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请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