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景USBAR
“银法槌奖”是美国律师协会颁发的一个奖项,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奖励那些帮助美国公众理解法律和法律制度的优秀“普法”作品,包括电影、电视节目、书籍、报章杂志、广播、戏剧和网站等。
例如,2013年折桂的书籍是同时斩获美国历史学最高奖“班克罗夫特奖”的《林肯法典美国律师协会:美国历史上的战争法则》。由美国全国公共广播名嘴莫?罗卡主持的纪录片《选举功能障碍》则在电视节目的竞逐中脱颖而出。
在美国律师协会的官方网站上,给出了银法槌奖所推崇的普法文化要义:一是让公众理解美国的宪政制度和法律体系以及其所依赖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美国律师协会;二是让公众理解法院、立法机关、监狱以及法律实施机构等法律制度的运行以及律师和其他法律职业在司法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三是通过让公众理解当下的实践、政策和问题来引导公众支持美国的法律改革。
如此定义的普法宗旨,在认知环节之外,普法作品更被期待促进公众对法律及法律制度的问题化思考,甚至使得公众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法律制度的改革规划中来。此外,普法作品载体的民间化和多元化,也使银法槌奖所彰显的普法品味营造出一种具有内在张力的反思性公共法律文化。
如果追溯银法槌奖从1958年创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美国律师协会我们或许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它所传递的这种反思性的公共法律文化。
1958年,以陪审团为主角的法庭戏《十二怒汉》成为首部获得银法槌奖的电影类作品,导演西德尼?吕美特的这部处女作成为探讨陪审团制度和法律正义的经典之作,刑事追诉中的合理怀疑标准也成为这部影片的一个主题。
电视系列剧《佩瑞?梅森》在1960年成为首部获得银法槌奖的电视剧类作品。梅森是由律师改行小说家的加德纳笔下的侦探。这个系列剧展现的是梅森如何建构破案理论,进而搜证的过程。剧中大部分的场景是在法庭,最扣人心弦的是针锋相对的法庭辩论。
在银法槌奖的历史上,从1992年开始,美国历史上播映时间最长的犯罪侦破剧集《法律和秩序》先后5次中的。这部剧除了张力十足的情节,还对案件背后的各种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因此非常受观众欢迎。
在1964年,《玩火自焚——法官萨缪尔?希伯尼生活的时代》成为首次获得银法槌奖的书籍类作品,这本书以故事叙事的方式作出了迄今为止美国历史上最庞大的政治腐败研究。
现已翻译成中文的《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是一本关于美国最高法院的畅销书,其在1986年初版之后的第二年就获得了银法槌奖。这本书通过讲述和分析美国最高法院处理具体案例的基本考量和方法来揭秘最高法院的实际运作。用作者奥布赖恩的话来说:“这本书写的是大法官之间的斗争,以及最高法院与国内政治对手的斗争。”
同样是最高法院题材,也同样被翻译成中文的《九人——美国最高法院风云》获得2008年度银法槌奖。在书里,专栏作家杰弗里?图宾精彩叙述了1980年至2007年间,在堕胎、民权、政教关系等议题上,最高法院内部观点交锋与立场变化的历史。该书几乎涉及最高法院近17年来所有重要判决内幕,成为《纽约时报》的推荐好书。
纪录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在1961年到1966年期间,先后有4期节目获得了电视新闻和纪录片类银法槌奖。这些纪录片涵盖了总统更迭、嫌犯的人权以及生育控制和法律等诸如此类的主题。
杂志类银法槌奖最先在1979年由监狱杂志《安哥略特》获得。它全面呈现出路易斯安那州安哥拉监狱的独特文化,这不仅包括了对抗、性奴役、种族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还包括看守和犯人身上不曾泯灭的正直和善良。
该杂志的时任主编威尔伯特?里德欧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赢得银法槌奖的犯人。在他的带领下,《安哥略特》成为改革监狱暴力和消除路易斯安那司法腐败的大胆而又具有战斗性的先锋。1980年,《安哥略特》再次获奖。
1987年,报纸类银法槌奖被美国作家记者巴兹?毕辛格收入囊中,在《费城调查报》以“法庭失序”为名的一系列文章上,毕辛格揭露了费城法院系统中的政治干预和利益交换问题,这些文章直接导致了州和联邦政府的实质介入。毕辛格同年还获得了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普利策奖。在过去50多年里,像《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基督科学箴言报》这些美国著名报纸都曾摘取过银法槌奖。
1996年,《克莱伦斯?丹诺之夜》获得戏剧类银法槌奖。这是一台由演员兼作家劳伦斯?拉金比尔创作并出演的著名戏剧,整个戏剧从头至尾由拉金比尔一个人演出。他成功展现了克莱伦斯?丹诺这个美国历史上著名辩护律师在法庭上的雄辩、技巧、激情、道德和勇气。
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美国律师协会在1998年引入了网络类银法槌奖。美国西北大学的一个有关美国最高法院的资源网站首次获此殊荣。该网站由政治学教授杰里?戈德曼领导的专家团队所设计,从这里,访问者可以很方便地了解最高法院的情况、搜索判例、收听开庭录音以及获取宪法论辩和判决的记录。
以上不过是有选择性地对银法槌奖的获奖作品作一历史浏览,但是从中可以看到这些获奖作品不仅发源于美国社会浓厚的法律文化土壤,而且更是通过直面社会现实中的重大争议与问题来不断塑造一种反思性的公共法律文化。
这样的普法品味意味着,普法不是单纯的法律知识普及,相反,它需要的是用不断更新的问题来促进法律的自我理解;普法仰仗于全社会的协力共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当可理解,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建设实乃一个互动而互惠的动态过程,法治则无非是一种逐渐长成的秩序。
(责任编辑:冯释燕)
声明:“宏景”为美国律师考试服务权威机构BARBRI在中国地区的合作平台。并可获得美国LLM &JD同等学历。
此文转载于微信公众号“美国法律故事”(据《法治周末》),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意见,欢迎关注“宏景USBar”公众号并留言。
以上就是夏沫烟雨为大家整理的《美国律师协会(美国律师协会职业行为示范规则)》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本文链接:https://www.lawyer365.cn/69256.html欢迎转发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尽快删除。